2019-09-25 來源:安全付 作者:Memory
一、移動支付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中國移動支付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移動運營商和銀行合作開展的手機銀行業務。2000年,中國移動通信公司開始與各家銀行展開合作,通過給用戶提供新的STK卡而增加了金融信息等服務。至2000年5月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行合作共同推出手機銀行后,各大商業銀行的相關業務都快速發展。此時每個銀行的業務比較單一,都是僅提供簡單的賬戶查詢和賬戶變更通知信息,并沒有形成明確的亮點業務。此外,必須把原有的SIM卡更換成STK卡所帶來的不便,也是用戶對此業務不廣泛接受的重要原因。
2001年初,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取消點對點短信月租,無需申請就能嘗試使用。這給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通過短信收費來進行小額支付成為可能,如交納電子信箱使用費、即時通信工具會員費、下載各種鈴聲和圖片等。但嚴格說來上述這些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移動支付業務,同時這個階段由于各商家服務質量良莠不齊,移動支付發展速度變緩。
2002年5月,中國移動通信公司開始在浙江、上海、廣東、福建等地進行小額支付試點帶動了相關興趣方,尤其是以中國銀聯為主的金融機構對該業務的極大關注,使得業界認為2003年甚至未來幾年內移動支付能夠為移動運營商以及相關行業帶來規模效益的增值業務。2003年,各地移動通信公司紛紛推出相應的移動支付業務,2月份湖南移動通信公司與中國銀聯長沙分公司推出銀行賬號捆綁的手機支付業務,9月份北京移動通信公司推出名為“手機錢包”的手機支付業務,12月份上海的出租車上裝備移動POS機,實現打的也可以刷卡。
2003年,廣東發展銀行率先打出了“有了手機,還用帶錢包嗎?”的廣告語,與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的合作標志著銀行業開始進入移動支付領域。此后,移動運營商們多次嘗試與銀行業聯手開展更深層次的跨行業合作。其中國聯通與中國建設銀行推出的“手機銀行”和中國移動通信公司與中國銀聯、各大國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聯合推出的“手機錢包”均是典型案例。
2004年8月中國移動通信公司中國銀聯聯合各大國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共同推出手機錢包業務。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和中國銀聯成立的合資公司一北京聯動優勢科技有限公司為手機錢包業務的運營支持單位,手機錢包通過把客戶的手機號碼與銀行卡等支付賬戶綁定,隨時隨地為中國移動客戶提供移動支付通道服務。客戶可使用手機短信、語音、WAP、K-Java、USSD等操作方式,管理自己的銀行卡賬戶或小額中間賬戶并實現從中扣費。手機錢包支持的具體服務包括手機理財、數字點卡、手機交費、軟件服務、遠程教育、彩票投注、寬帶郵箱、慈善捐款、在線票務、影視寬頻、保險服務和報刊訂閱等多項業務。
2005年,根據手機錢包用戶數據顯示,除了交納話費等基本業務外,電子票據、股票買賣和彩票投注等業務已經逐步成為吸引中國移動用戶注冊手機錢包的新熱點。據手機錢包業務的運營支持單位一北京聯動優勢科技有限公司透露,目前,中國移動手機錢包用戶已突破500萬,預計在2006年將成倍增長,至少超過1000萬。可以說手機錢包在2005年已形成了傳統帶創新的業務推廣局面。
二、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規模估算及預測
總體而言,中國移動支付業務發展迅速且市場潛力巨大。根據信息產業部2006年1月22日的統計顯示,2005 年全國新增手機用戶6000萬,手機普及率達到30.3部/百人。如果全國有1%的手機用戶接受移動支付這種支付方式,那么這個市場就有近400萬用戶,市場規模不容忽視。目前中國支付市場處于市場啟動期。購買彩票、交納手機話費和公共事業費用等業務的商業模式逐漸成熟,在各地快速擴展。然而,由于業務種類有限、用戶群規模有限,移動支付的整體市場規模還不大。
從各個咨詢機構的研究報告中,可以得出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以及未來美好的前景。據諾盛電信咨詢2005年的研究報告中論述,可以把中國移動支付分為四個階段,下面是每個階段的基本特征。
2002~2004年: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的起步階段。
移動運營商嘗試性地推出一些移動支付服務,如彩票的投注、自動售貨機零售商品的購買、E-mail服務費的代收等,同時媒體也進行大量炒作性的報道。但由于技術上的安全問題尚未解決、產業鏈不成熟、用戶基礎缺乏,移動支付產業處于緩慢的業務導入期。
2005~2007年:移動支付業務市場預期的快速發展階段。
移動支付技術不斷改進,進一步提高服務的安全性,同時硬件基礎,移動通信網絡及其他相關技術也在不斷完善。 移動支付領域中的不少業務,手機交費充值、手機購買彩票、公用事業費支付等的商業模式成熟、 用戶使用習慣得到培養,其應用的地區快速增加,已經進入了地域快速擴展的發展期,但市場規模仍然是其“瓶頸”,業務種類比較單一。
2008~2009年:移動支付業務的商業模式探索階段。
基于較好的用戶使用習慣和產業鏈的逐漸成熟,移動支付業務種類迅速豐富,消費者使用比例逐漸增加,移動支付進入商業模式探索階段。但此時移動支付產業環節復雜,相關規范和標準的不統一使得許多商家和第三方機構處于觀望中,價值鏈構建和合作機制處于磨合階段;移動運營商和金融機構的議價能力相當,兩者的主導地位不明顯,整體來說處于產業價值鏈的建立和商業模式的探索發展時期。
2009年以后:移動支付業務的穩定發展階段。
2009年以后移動支付業務的滲透率達到20%以上,提供業務種類豐富,用戶使用習慣成熟。移動運營商和金融機構通過擴展服務內容和支付通道增強業務的吸引力,雙方展開進一步的合作,市場推廣力加大,價值鏈不斷完善。
而由于不斷改善的硬件環境和豐富的支付業務,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移動支付服務,同時廣闊的移動支付市場又吸引了許多第三方機構和SP的成功加入,形成了一個良性發展的支付平臺系統。監管政策的完善、商業模式的創新有效地平衡了價值鏈上環節的利益,促使價值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