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7 來源:安全付 作者:Memory
萬事達卡(MasterCard)萬事達國際組織于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創立了一種國際通行的信用卡體系。盡管萬事達卡已是全球家喻戶曉的名字,不過,30年前它僅是一張美國境內的國內卡,它的知名在于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一直本著服務持卡人的信念,提供給持卡人最新、最完整的支付服務。
萬事達國際組織1966年成立于美國加州,當時名稱為銀行卡協會(InterbankCard Association)。1970 年,協會啟用MasterCharge的名稱及標志,統一了各會員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名稱和設計, 1978年更名為現在的MasterCard。和維薩一樣,萬事達國際組織本身并不直接發卡,萬事達品牌的銀行卡是由參加萬事達國際組織的金融機構會員發行的。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擁有MasterCard、Maestro、Mondex.Cirrus等品牌商標。2002年6月28日,萬事達國際組織與歐陸卡國際組織重組為一家公司制企業,在美國上市,正式結束了非營利性會員組織的歷史。萬事達卡以數字“5”為卡號首位數。橙色和紅色圓球的萬事達卡在市場上的地位僅次于維薩卡。截至2009年年底,萬事達品牌的信用卡在中國大陸地區發行量約為4300萬張。截至2010年底,全世界有3 000萬戶特約商戶接受萬事達卡,還有170萬臺ATM遍布世界各地。
競爭與合作推動國際銀行卡組織不斷地發展壯大。國際銀行卡組織在由區域性銀行卡組織發展為國際銀行卡組織的過程中,在全球發展會員機構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在當地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發卡機構進行合作,并向他們提供相關技術、完備的服務,推動其銀行卡業務的發展。雖然國際銀行卡組織不直接發行銀行卡,也不直接進行收單,但是為了幫助其會員機構開展銀行卡業務,發揮規模經濟效應,他們成立專業化的發卡和收單服務機構,使得其網絡不斷延伸。此外,國際銀行卡組織在不斷吸收一些區域性組織成為其會員以拓展其網絡的深度和廣度的同時,還積極對區域性銀行卡組織、區域性銀行、區域性網絡采取收購等策略,通過收購當地銀行卡品牌、收購區域性網絡等來加深其品牌國際化的廣度和深度。
美國運通卡(American Express)與 維薩、中國銀聯、萬事達等銀行卡組織不同,美國運通是一個銀行卡的獨立運作體系,它既是向銀行提供清算系統、進行商戶特許經營的信用卡組織,也是直接向消費者發行信用卡的獨立機構,是全球最大的獨立信用卡公司。美國運通公司成立于1850年,是國際上最大的旅游服務以及綜合性財務、金融投資及信息處理公司。在美國運通成立之初,它僅僅是一家快遞公司一介于自行車快遞和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 UPS)之間的公司。該公司在1891年推出了第一個具有市場影響力的產品一旅行支票。1958年,它推出了第一張簽賬卡一美國運通綠卡。 自1958年發行第一張運通卡以來,迄今為止運通已在68個國家和地區以49種貨幣發行了運通卡,構建了全球最大的自成體系的特約商戶網絡,并擁有超過6000萬名的優質持卡人群體。美國運通卡的卡號前兩位是37或者34。
美國運通利用其在旅行服務業的主導地位,在美國運通卡開業時,簽約人網的商戶便超過了17000多家,特別是美國旅館聯盟的15萬卡戶和4500家成員旅館的加入。美國運通的戰略從一開始就是樹立一個為上流社會有錢人提供方便的銀卡形象。它的年費一開始就定在6美元,比當時DinersClub的5美元高1美元,這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檔次更高一層。這一戰略后來被證明非常成功。在以后的近30年內,運通卡一直保持了自己的“精英”形象,得以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避開了銀行卡產業中其他發卡公司的直接競爭。
過去運通一直走獨立發卡之路,從1996年才開始向其他金融機構和發卡機構開放其特約商戶網絡和銀行卡產品。1997年成立環球網絡服務部(GNS),允許合作伙伴發行美國運通卡,利用運通網絡帶動合作伙伴的業務增長,強化競爭優勢,增加邊際利潤,提高業務整合管理能力。至今GNS已與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個合作伙伴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亞太區的1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8個合作伙伴,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臺灣的臺新銀行、中國香港的大新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新西蘭銀行、國立澳大利亞銀行等。美國運通進人中國市場較為謹慎,2004年至今,僅與國內三家商業銀行推出運通信用卡。
JCB 又名吉士美卡,或稱日財卡,是日本信用卡行業的開路先鋒,是世界通用的國際信用卡。JCB由日本三和銀行、日本信販銀行、三井銀行、協和銀行、大和銀行合組,1961年開始發行信用卡(只限于日本國內使用)。從1981年開始,JCB .以開創世界通用的JCB信用卡為目標,獨具特色地推進全球化發展。1981年,JCB邁出國門后的第一個落腳點就選擇了中國香港。1982年3月,JCB在中國內地的第一筆交易在北京天壇公園內的一個旅游商店宣告完成。從2005年起,JCB國際信用卡公司開始與中國的商業銀行開展發卡方面的合作,在中國境內發行JCB國際信用卡。JCB卡的卡號前兩位是35。
截至2010年年底,JCB卡的全球發卡量已經突破6420萬張,擁有1640萬特約商戶,所發行的信用卡已進人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流通D。JCB成為全球唯一的一個非緣起美國的信用卡品牌。JCB國際化取得的巨大成功與日本有利的宏觀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特別是,1980年日本政府大幅放寬攜帶外幣出境的限制,以及1985年起日元的急劇升值激發了日本第三次海外旅行高潮,從而推動JCB信用卡海外受理的全面展開。同時,JCB在8本作為旅游和娛樂用信用卡所提供的優質服務獲得了高度評價,也奠定了JCB作為全球主要信用卡品牌的堅實地位。
2003年以前,JCB主要采用代理合作的模式在中國開展業務,但是隨著中國銀行卡市場的發展和受理市場的不斷完善,2003年之后,JCB逐漸把代理模式轉變為特許模式。截至2009年年底,JCB在中國大陸已經與8家商業銀行合作發行了JCB品牌的信用卡。
大來卡(DinersClub)于1950年由創業者FrankMCMamaca創辦,是第一張塑料付款卡,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國際通用的信用卡。1981年美國最大的零售銀行一花旗銀行的控股公司一花旗公司接受了DinersClubIntenational卡。大來卡公司的主要優勢在于它在尚未被開發的地區增加其銷售額,并且鞏固該公司在信用卡市場中所保持的有力位置。該公司通過大來現金兌換網絡與ATM網絡之間所形成的互惠協議,集中加強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大來卡的卡號前兩位為30、36或者38。
發現卡(Discover) 1985 年,西爾斯公司(Sears, Roebuck and Co. )推出了“發現卡”。這種黑底登色的信用卡成為20世紀80年代最偉大的成功商業傳奇之一,這主要得益于西爾斯70多年的商店卡經驗以及其向2500萬西爾斯持卡人發行信用卡的決策。截至1991年,受理發現卡的商戶數目已超過了美國運通。1993年,西爾斯公司把它的投資和信貸業務轉讓給了添惠發現卡公司(DeanWitter,DiscoverandCo.),后來添惠發現卡公司被摩根斯坦利公司(MorganStanley)兼并,而發現卡繼續蓬勃發展。盡管在獲得最初的成功之后,信用卡業務的發展速度減緩了很多,但發現卡公司仍是2002年美國的第五大信用卡發行機構P。發現卡的卡號起首數為6011。
銀行卡組織之間的競爭推動著全球銀行卡市場不斷推陳出新,同時,銀行卡組織之間在競爭中展開的合作也多方位地滿足了消費者的用卡需求。
在改革開放初期,出國旅游、購物還是很稀罕的事情。但是,從21世紀初開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出國旅游和購物越來越頻繁,隨之而來的是國內消費者對于以外幣結算的銀行卡的需求越來越廣泛。為了適應消費者出國旅游和購物的需求,2002年,招商銀行率先在國內大規模發行了符合國際標準的雙幣卡。隨后,國內的各家銀行,相繼與維薩、萬事達等國際銀行卡組織合作,推出了具有人民幣和美元結算功能的銀行卡。這些銀行卡的交易在國內通過銀聯可以實現人民幣結算,出國后可以在維薩或者萬事達等國際銀行卡組織的簽約商戶和會員銀行的ATM上消費和取現,并且以美元結算。這便是雙幣卡四。雙幣卡一經推出就備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和支持,極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活。目前,在我國境內各家銀行已經發行的雙幣卡數量已經達到近千萬張。由于雙幣卡可實現國內國際暢通無阻的優勢,使其在一段時間里成為了中國信用卡市場的主打產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銀行卡產業的國際化進程也在快速推進。中國銀聯與越來越多的全球機構展開合作,不斷延伸境外受理網絡,為國內消費者提供了一個經濟、方便的境外用卡環境。同時,中國銀聯還積極聯合國內商業銀行開展境外用卡營銷,不斷擴大境外交易規模。國內商業銀行除積極推進境外發卡外,還設立境外分支機構、展開跨境機構合作。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可以受理境內各商業銀行發行的銀聯卡,極大滿足了國內消費者的境外用卡需求。在國內銀行卡產業加速國際化的同時,國內銀行卡市場的巨大需求和發展潛力也吸引著國際卡公司更多的關注和投人。國內、國外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孕育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