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7 來源:安全付 作者:Memory
第三方支付是指在收付款人之間提供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預受理、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2010年央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給相關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頒發牌照,增強了第三方支付企業在金融服務領域的信任度。牌照的發放使得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外延進一步延伸,從原來狹義的互聯網支付企業,擴展為從事支付業務的所有非金融機構,業務范圍包括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移動支付、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多種業務類型。第三方支付企業在收款人和付款人之間、商業銀行與服務的企業客戶之間從事資金支付中介,更好地解決資金支付的跨行、跨地問題,是銀行產業鏈的延伸,在銀行和用戶之間充當更多的中介服務,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伴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應用在網民中進一步普及。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第三方支付產業早在銀聯網關之前就已建立,如北京地區的首信,屬于早期的互聯網支付網關企業,主要業務在北京地區,其二級結算模式為中國在線支付的首創。但并未獲得如支付寶般的成功,一方面由于首信自身的原因,屬于半官方機構.商業運作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首信建立時獨立的第三方產業背景的原因。
網上銀行功能是第三方支付得以迅速發展的基礎。2002年前,各大商業銀行的網絡銀行業務在不斷發展完善中,并且各自向商家提供不同規范的支付接口。由于當時金融機構統一集中還在進展之中,商業銀行的多級結構為商家和消費者造成了諸多不便。2002 年3月,中國銀聯的成立解決了多銀行接口繼承的問題,地方銀聯有條件向商家提供多銀行卡在線支付接口,使異地跨行的網上支付成為可能,消費者的PC作為虛擬終端,通過Web頁面輸入銀行卡賬號與ATM密碼即可實現網上支付。
2005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實現了飛躍式的增長,規模達到了152億元人民幣。政策的日益完善和計算機的普及是中國第三支付市場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2005 年中國網民突破1 1億,寬帶普及率超過了44 5%,接入計算機終端超過4000萬臺,中國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條件相應成熟,電子商務安全認證體系基本形成。同時,《電子簽名法》的實施使得支付活動有法可依。
隨著支付寶、財付通、拉卡拉、快錢等多家實力強勁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逐步加入,首信、銀聯在線支付和上海環迅三家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中的先進入者面臨了日益嚴峻的競爭環境。2011 年央行開始頒發《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法律地位得到了國家的正式認可,并開始在央行的監管體系下發展。同時,牌照發放以后,央行針對備付金、互聯網支付業務、預付費卡業務等發布了一些了相關監管辦法,使得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業務在更明確、詳細的規范下發展,第三方支付行業進人快速發展階段。由于各家支付企業提供的支付產品和服務依托于不同的網絡技術和終端載體,又可以劃分為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移動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電視支付、電話支付等等。各家支付企業以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移動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這四類中的一種或幾種業務為主營業務類型,電視支付屬于起步探索階段,電話支付由于應用行業領域有限且難以進行產品增值,所以主要屬于支付企業的附屬業務,并非主營業務。
互聯網支付指通過互聯網線.上支付渠道,從PC端完成的從用戶到商戶的在線貨幣支付、資金清算等行為。互聯網支付業務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出現,發展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時間,取得了較快的發展。根據易觀對第三方支付市場的數據統計,2011年第三方支付市場互聯網支付業務達到216萬億,2012 年達到3.8萬億。互聯網支付業務應用的領域也從網上零售、個人生活繳費、游戲、電信充值等傳統行業,滲透到航旅、保險、直銷、連鎖零售、物流、基金、跨境支付等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除了單純的賬戶余額付款和網關支付外,支付公司也在積極地開發營銷類、財務管理類和金融信貸類的增值服務。第三方支付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像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在線支付、快錢、匯付天下等知名的以互聯網支付業務為主營業務的支付企業。這些支付企業從其資源優勢和企業業務發展方向上看,又大致可以分為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主的具有龐大用戶規模的支付企業,和以銀聯在線支付、快錢、匯付天下等為代表的走行業路線,以企業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支付企業。
銀行卡POS收單業務是簽約銀行(或機構)向商戶提供的本外幣的資金結算服務。收單機構主要分兩類:一是經營銀行卡收單業務的金融機構;二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運營的特約商戶收單業務的非金融機構。本報告主要研究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銀行卡收單業務是指給金融支付企業通過各類POS機具以及自助終端等機具受理的銀行卡刷卡消費、公共事業繳費、信用卡還款、轉賬支付類業務的交易金額。其中又包括兩大類,即以服務各種商戶的商戶銀行卡收單企業如銀聯商務,第二類為以拉卡拉為代表的主要為個人用戶提供便利支付的支付廠商。
移動支付,是指消費者通過移動終端(一般為手機)發出數字化指令為其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單支付的方式。移動支付包括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兩種方式。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以及近距離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支付產業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金融機構、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廠商也紛紛看好移動支付未來的發展前景,紛紛加大對移動支付的開發和探索力度。中國移動支付市場雖然經歷了短信支付、WAP支付等支付方式,但是當前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重點放在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遠程支付如支付客戶端、應用內支付、手機近場支付以及音頻刷卡器支付等支付方式。根據易觀對移動支付市場的數據統計,2011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742億,預計2015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將達到7123億。手機支付客戶端主要滿足用戶借助移動互聯網通過手機等智能化移動終端實現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事業繳費、信用卡還款、電信充值、轉賬等支付服務。這種支付方式對于賬戶型支付企業而言優勢明顯,賬戶型企業積累了龐大的用戶規模,培養了用戶的在線支付習慣,所以也就便于用戶從PC端產品向手機端進行遷移,而且快捷支付的發展,提升了用戶的移動支付體驗。所以,當前主要是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在進行相應的產品研發和推廣。移動近場支付,通過使用手機射頻(NFC、RFID等)、紅外、藍牙等通道進行本地通訊,現場完成支付。近場支付將手機變成了廣大消費者的錢包,解決了大量的小額現金交易和各種銀行卡、會員卡帶來的不便,能夠極大的提升社會經濟的效率。但是近場支付由于涉及電信運營商、銀聯銀行等金融機構、終端硬件制造商、軟硬件產品服務提供商等諸多產業鏈環節,各方也都希望在移動支付產業鏈_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所有移動近場支付市場主要由電信運營商、銀聯在進行嘗試。受制于受理終端改造的速度和成本、近場支付硬件產品成本與效益的平衡以及當前用戶的使用習慣.移動近場支付僅在少數省、市、地區進行商用推廣。近兩年隨著以手機刷卡器為典型產品的square在美國取得快速發展以后,中國的支付企業也開始在移動支付領域進行相應的產品布局。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廠商如拉卡拉、快錢、樂刷等相繼推出了手機刷卡器支付產品,手機刷卡器支付市場受到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3年第全年中國非金融支付機構各類支付業務的總體交易規模達到17.9萬億,同比增長43.2%。其中線下POS收單和互聯網收單分別占比59.8%和335%,移動支付增長明顯,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總體交易規模突破59666億元。
第三方互聯網收單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的互聯網支付公司進一步加強了線上線下的融合,向移動支付和線下POS收單市場拓展。目前,中國互聯網收單的市場格局保持穩定,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網上支付以46. 57%、19. 29%和13.75%的占比位居前三位,市場占有率接近80%,市場集中度很高。
基金、保險等理財服務市場將對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發展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第三方支付企業金融級的專業化支付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未來,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將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各類支付企業根據自身優勢,將呈現不同的發展模式,未來將朝著全面型和專業型兩個方向發展,專業劃分工會越來越明。